|
|
EN
  • 業務谘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yakkaa.com

    業務谘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谘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線留言×
點擊切換
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中國藥企開始從印度挖人

2015-10-23
|
訪問量:

外媒稱,中國的製藥公司開始以高薪從印度公司“挖牆角”,吸引資料匯編歸檔和英語能力皆強的頂尖科學家以加強製藥配方部門的能力。這一趨勢愈演愈烈,而眼下印度正試圖減少製藥所用原料藥或原材料對中國供應的依賴。跨界挖人才可能會危及印度的製藥商,並進一步加劇這兩個亞洲經濟之間的競爭。

印度製藥


據印度《經濟時報》網站9月1日報道,雖然兩國吹噓擁有的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的製藥機構的數量旗鼓相當,但是中國在原料藥方麵要領先印度一大塊,印度則是在生產和出口非專利藥特別是對受管製市場出口方麵處於領先地位。

報道稱,印度擁有約700家得到美國FDA認證的製藥廠,而中國有約600家。據金融服務機構埃德爾魏斯集團2014年11月發布的報告稱,然而,印度獲批的“藥物主文件(DMF)”超過300份,占到美國市場的近三分之一,而中國則落後於印度,獲批的DMF約為150份。

印商業部一位高官在希望不透露姓名的情況下說:“近來中國公司加大力度雇傭製藥界科學家中的佼佼者,那些具有很強係統陳述分析能力的高級科學家,他們中一些人目前就效力於在華有業務的印度製藥公司。過去兩年中至少有50到60名印度製藥界的專家被中國企業挖角。”

報道稱,Natco製藥公司執行副總裁納拉揚·拉奧說,為吸引印度科學家到中國公司工作,中國的製藥公司提出了誘人的一攬子薪酬,幾乎是印度公司支付薪酬的2.5倍到3倍。拉奧說:“除豐厚的一攬子薪酬外,,印度科學家還被中國生機勃勃的都市和中國公司提供的健全的製造業基礎設施及安全的工作環境所吸引。”拉奧曾在中國工作近5年,擔任下屬雷迪博士製藥公司的這家合資企業亞太業務的負責人。

印度藥品出口促進委員會會長阿帕吉說:“幾起某些中國大製藥公司雇傭印度高級製藥科學家的例子已引起我們的關注。其目的可能是為了加強在美國和其它受監管市場提出簡略新藥申請(ANDA)的能力。目前中國正在構建生產仿製藥品的強大能力。我們猜測這一趨勢應該在一段時間裏有助於印度公司增加在華的存在,反之亦然。”此番講話證實了這一趨勢的存在。

一位不希望他本人及效力公司的名字被透露的印度高級科學家說,他無法拒絕現在的雇主提供的如此豐厚的薪酬和設施,他是兩年前受雇於這家位於東部沿海上海附近的製藥公司的。不斷增加雇傭印度高端人才的中國的製藥公司在浙江、廣東、江蘇和河北省設有工廠。

畢馬威印度分公司生命科學業務負責人帕爾尼特卡說,為支持在生命科學部門獲得價值鏈的提升,中國對訓練有素的勞動力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此,中國政府和公司通過組織職業招聘會在全球範圍內網絡人才,吸引有專長的勞動力。

他說:“在中國提升價值鏈,由製造業的‘簡單製造’向‘複雜製造’攀升之際,將需要加大對研發活動的關注力,從而會進一步推高對特殊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他還說,中國正在以相對有競爭力的一攬子薪酬與福利來吸引印度的人才。 中印咫尺(Inchincloser)是一家從事中印語言文化交流的頂尖谘詢機構。該公司創始人納齊亞·瓦西說:“最近這批學習普通話的100名高級專家中有近15位來自製藥部門。”

報道稱,畢馬威的帕爾尼特卡說,中國公司過去幾年中對研發投如巨資,製藥業研發活動的開支2011年超過32.5億美元,而在此十年前僅為1.62億美元。目前出現的這一趨勢證明可能會對印度製藥商的未來構成嚴重威脅。印度製藥企業Glenmark印度業務負責人瓦蘇德萬認為,這一趨勢會對印度製藥企業形成威脅,“中國顯然已認識到原料藥已無太多價值可挖,是時候提升價值鏈了。中國企業構成了嚴重威脅,趁現在還不太晚,印度應清醒過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