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一致性評價政策出台國內仿製藥將麵臨大洗牌
從2015年開始,國家和相關部門對於仿製藥的動作頻出,7月22日,食藥監總局啟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真實性核查工作;7月31日晚,該局再發加快解決藥品注冊申請積壓問題征求意見公告,而8月18日,國務院發布《關於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製度的意見》尤其引發行業地震,該意見明確提出力爭2018年底前,完成國家基本藥物的一致性評價工作,促進仿製藥和原研藥在質量和療效達到一致。其核心在於提高藥品質量,推進上市藥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質量可控性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這顯示了國家整頓仿製藥的緊迫性,對於國內眾多仿製藥來說,不啻於一場生死大考驗。
現狀:我國仿製藥質量與原研藥差距確實較大
國內目前大部分仿製藥生產參照的標準不完整、不規範,有些是依照其他仿製藥的標準來生產,與原研藥在安全和有效性上存在較大差距。製藥業內人士估計,70%以上的國產仿製藥藥效與原研藥存在差距。在治療上,仿製藥發生副作用的風險也遠比原研藥大。比如仿製藥氨苄青黴素,即使青黴素皮試呈陰性,也要高度警惕出現藥物疹的可能性;還有部分仿製的抗真菌藥,發生皮疹和對腎、肝的損害等毒副作用相較原研藥幾率更高。
吸入性藥物的仿製藥具有更嚴格的質量標準
作為特殊劑型,吸入性藥物因其可通過吸入直接到達肺部而進入體循環發揮全身作用,因此,其療效和安全性相比口服藥物具有更高的標準。同時,吸入性藥物主要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疾病呼吸道症狀的控製,如喘息、呼吸困難、呼吸窘迫等,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可危機患者的生命。當前國內外相繼更新吸入性藥物仿製藥的評價標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
1、粉吸入劑的粒徑、靶部位沉降率及非靶部位沉降率等藥劑學特性上的不一致性,可引起不良反應增加或療效降低;
2、患者對吸入劑的治療反應直接影響用藥依從性,不一致的治療效果可導致患者中斷治療。
3、藥品的工藝製備專利以及吸入裝置的專利效期都久於主藥,因此給藥裝置並不能被完全仿製。
美國FDA和歐洲EMA對於吸入性藥物仿製藥質量標準的規定
對於治療COPD或哮喘的吸入性藥物的仿製藥,美國FDA和歐洲藥物管理局(EMA)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除了需要具有與參照(原研)藥一致的生物等效性外,還應提供治療一致性的結論。
FDA要求仿製藥應具有與參照藥一致的肺部沉降部位、一致的主藥含量以及一致的理化性狀。實際上,美國由於對吸入劑仿製藥的驗證相當嚴苛,以致近年來並沒有吸入劑的仿製藥向原研藥發起PK並投入市場。
EMA則因主藥與吸入裝置的專利保護期不一致將仿製的吸入劑謔稱“hybrids”(混合物),在歐洲僅有2個仿製的吸入藥在上市前被評價為具有與參照藥的治療一致性,但並未在臨床應用中被驗證。
比利時醫學保健聯盟會出於原、仿藥物劑量、傳送係統粒徑等顯著差異的考慮,不推薦將原、仿吸入劑互換,仿製吸入劑在法國、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也不被允許替代原研藥。
我國2015年新版藥典向歐美標準靠近
國外對待吸入性藥物的仿製藥如此謹慎,國內情況如何呢?2015年版《中國藥典》參考歐洲藥典(EP8.0)及美國藥典(USP36),除對吸入粉霧劑原料藥物粒度大小等作出規定外,還新增了“遞送劑量均一性”及“微細粒子劑量”等相關的主要特性測定指標。質量標準向國際進行知行合一的靠近,正是對國內吸入性藥物仿製藥的產品質量提出挑戰的一個信號。
對於國內吸入性藥物仿製藥質量的再思考
就《意見》提出的目標來看,國內吸入性藥物仿製藥將會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比如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仿製藥常通過提高每劑粉霧總量來保證有效的治療藥物含量,而這往往會帶來患者吸入更多不具有治療活性的藥物載體及其它未知的相關物質,增加過敏等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
政策引爆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首個研究結果即將出爐,結果令人期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