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 業務谘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yakkaa.com

    業務谘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谘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線留言×
點擊切換
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國內青蒿素產業現狀:難覓國內藥企身影

2015-10-20
|
訪問量:
每年8月左右,桂北廣西融安縣的鄉鎮都會被一片片綠油油的植物覆蓋,青蒿素就是從這種一米多高的植物中提取的。
作為目前國內外最大的生產基地,融安縣每年為整個市場貢獻了50噸以上的產量。據不完全統計,青蒿素全球的需求量每年最多也隻有200至220噸左右。

盡管青蒿素為國人所發明,屠呦呦也因此問鼎2015年諾貝爾獎,但目前看,中國企業隻是取得了對原料的絕對控製權。在青蒿素產業“金字塔”的頂端,還難覓中國企業的身影。

 
中國是全球 90%青蒿草的“供應商”
重慶酉陽,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產基地。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青蒿就在這片大地上得以推廣和種植。目前酉陽的青蒿種植麵積達8萬畝左右,年產量達60多噸。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酉陽已經開始建廠。到2015年,重慶華方武陵山製藥有限公司和瑞南農業有限公司已經達成一定的規模,產值在6000萬元上下。
像廣西融安縣一樣,重慶酉陽同樣承擔著青蒿素原料輸出角色。在全球200噸用量的市場份額中,僅僅兩地的產量之和就占了將近3/4。且不說福建等地的“零星”產量,“全球青蒿草90%來源於中國”絕非空穴來風。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青蒿草原料供應方,但中國也僅是最大的原料供應方而已。
目前的情況是,青蒿價格低廉,作為原料的青蒿草自然是“潮退船位低”。在2004年,由於WHO(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推薦使用以青蒿類藥物為基礎的聯合用藥(ACT),使得青蒿素價格一路高漲到每公斤8000元。之後由於青蒿素需求趨於平穩,而且增長不明顯。到2012年,國內青蒿素企業的生產成本在2500-2700元/公斤之間,但同期青蒿素的銷售價格和出口價格僅在2000-2100元/公斤。
 
青蒿全球占比不足5%:丟失的銷售權
令人遺憾的還有,當中國成為全球青蒿草最大的生產地時,國產青蒿卻未能占據絕對的市場優勢。
據了解,青蒿素全球市場90%在非洲,而非洲90%在於大宗公立市場。青蒿素作為唯一被國際承認的來自中國的原創新藥,背後沉澱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全球化進程。而在全球青蒿素大宗公立采購市場上,50%的份額已被異軍突起的印度仿製藥集團搶走,歐洲製藥集團的市場份額迅速退守到不足30%,而中國則縮減至5%以下。
其實,造成國內製藥市場仍然處於原料供應低端環節的現狀,除了與國內企業主要集中在種植、提取環節有關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在青蒿素類藥物被成功研發後的40多年來,沒有一家中國藥廠走進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采購目錄。
這是一項丟失銷售權的偉大發明。1994年,原始專利持有人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將青蒿素類複方藥物的國際銷售權出售給了瑞士公司汽巴-嘉基(諾華製藥的前身)。5年後,諾華成為全球第一家推出固定劑量青蒿素類複方或聯合用藥(ACT)的製藥公司;兩年後,WHO建議以複方青蒿素抗瘧藥物代替單方青蒿素藥物,因為當時沒有一家中國製藥公司符合世衛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諾華成為當時唯一合格的供應商,同時又形成了自身的複方青蒿素衍生專利。
整個青蒿素研製的過程,也是知識產權製度缺陷的一個典型案例,這也最終導致“諾獎歸華,而青蒿素卻屬於外國人”的現狀。
 
難覓中企另一麵:中國仍拿利潤“大頭”
長期以來,中國青蒿素原料藥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受製於兩大製藥廠商——瑞士諾華和法國賽諾菲;另一方麵,印度仿製藥集團的異軍突起,使銷售比例本身就很小的中國企業前後受敵。
意識到處於價值鏈末端的不利地位,目前已有複星醫藥(26.10, 0.00, 0.00%)、昆藥集團(35.33, 0.00, 0.00%)等藥企啟動了青蒿素產業國際化道路。有業內專家表示,國際化困難重重,中國的藥企或許無法成為市場的勝利者。
據了解,藥企進入國際市場需要通過PQ認證,這是進入國際市場必須取得的資質。而到目前中國僅有一家企業取得了PQ認證,數量太少。國內雖有幾十家公司生產青蒿素原料藥,但基本無權直接出口青蒿素製劑。
“在藥品的價格構成中,最大頭的仍然是原料。到目前為止,中國華立仍是全球最大的原料供應商。”長期向全世界推廣中國青蒿素產品的逯春明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青蒿素藥品的利潤低,沒有特別高的市場回報。雖然‘青蒿素屬於外國人’以及份額不大的現狀有不小的遺憾,但在其餘10%的私立市場,中國企業發展的還是不錯的,這塊的利潤要明顯好得多。”
齊魯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孫建則認為,屠呦呦獲獎有可能為國內企業打破目前在青蒿素市場上的窘境提供希望。而從更高層來看,中國此刻更應給予目前以中藥化學成分為核心的中藥新藥、質量標準提升研究的認可,更多地關注目前優秀中藥在臨床上的表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