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巨頭希望通過銷售競爭對手高價重磅原研藥的較低價生物類似藥獲利,醫生和患者也想以更低成本使用藥物。
以上兩種情形看似互補,但同時實現的困難程度比想象中更高。部分困難在於:製藥企業和商業保險公司往往聯合起來保護現有的藥物,對後來者邊緣化,直到市場變得擁擠。
生物類似藥可及性受醫保限製
由輝瑞(Pfizer)生產的強生(Johnson&Johnson)抗關節炎藥物Remicade的生物類似藥Inflectra今年第二季度僅有9400萬美元的銷售額。而Remicade同期銷售額為15.3億美元,2016年其創下了70億美元的銷售額。
位於美國聖路易斯市擁有23000個床位的非營利性醫院AscensionHealth每年采購Remicade的費用達到5500萬美元,超過其他任何一隻藥物,據該醫院首席藥師RoyGuha-roy透露,該藥的生物類似藥Inflectra每年可為該醫院至少節省1000萬美元。Guharoy曾與輝瑞協商Inflectra整體采購合作計劃,但在其發現醫療商業保險仍然隻覆蓋Remicade之後作罷。
“這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Guharoy表示,“如果醫療保險都選擇報銷原研品牌藥,顯然我們沒有充裕的成本使用醫保範圍以外的生物類似藥。”
輝瑞方麵認為,目前生物藥產業政策明顯向原研藥傾斜。“Inflectra的可及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製,原因在於強生與商業保險公司和藥品供應商簽訂了排他性合作協議。更廉價的生物類似藥並沒有與Remicade處於同等競爭地位,甚至一直處於不利地位,即使近期Remicade價格上漲,這一局麵也沒有發生變化。”輝瑞在一份聲明中指出。
對此,強生發言人Caroline Pavis認為,Remicade已處於充分競爭的環境,而醫保報銷覆蓋的藥品品種也是由醫保計劃所決定的。
生物類似藥正麵臨艱難的市場推廣現狀:醫生與患者往往傾向認為原研藥效用更好;支付方對於新的替代品通常持謹慎觀望態度;零售藥房也通常不會將原研藥換成生物類似藥,畢竟二者有所區別。
原研藥企以排他協議保護市場
Remicade的通用名是infliximab,1998年首次在美國獲批,用於治療呼吸道異常“克羅恩氏病”,次年風濕性關節炎適應症獲得批準。2008年,Remicade成為強生製藥部門最暢銷的藥物。
“多數風濕病治療專家較為看好目前使用的Remicade,如果患者使用效果良好,我們通常不會單純出於經濟成本的考量而為其更換藥物。” 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下屬紐約-長老醫院風濕病專家Susan Goodman解釋道,“不過,若患者隻能負擔起Inflectra的費用則另當別論。”
強生方麵近期在一次電話會議中向行業分析師透露,其今年已經通過與患者簽訂為期一年的合約,來保護Remicade的市場。據桑福德·伯恩斯公司分析師RonnyGal統計,強生目前一半以上的市場是通過排他性合約來維持,支付方按照合約規定隻為Remicade提供報銷。強生將該藥與醫療器械捆綁銷售給醫院,並給予可觀的折扣。
“我們把生物類似藥視為競爭性後來者,並為保持Remicade的銷售強勢製定多項競爭策略。”強生發言人Pavis如是說明,“患者應該能夠支付得起由醫療服務提供者針對他們實際情況選擇的最好藥物。”
美國最大的醫療保險企業聯合健康(UnitedHeath)近期向其他藥品供應商表示,其醫保資金報銷對象仍更傾向於Remicade;藥房福利管理公司快捷藥方(ExpressScripts)和CVS也仍保留Remicade為首選藥物。
信諾(Cigna)、Anthem、安泰(Aetna)等其他美國知名保險公司則拒絕作出相關聲明。
輝瑞從去年11月開始銷售小玻璃瓶裝Inflectra,售價為946美元,相比Remicade當時1135美元的售價低15%。但強生也在維持自己的定價權利,很快將Remicade的售價提高到1168美元,這一價格比2011年的價格高64%。強生解釋,銷售折扣與返利都可能降低藥品的實際售價。
生物類似藥被普遍接受仍需時間
其他生物類似藥也花了一定的時間才找到銷售推動力。兩年前,諾華(Novartis)的生物類似藥部門山德士(Sandoz)上市白細胞刺激藥物Zarxio,該藥是美國FDA批準的首隻生物類似藥,售價比來自安進(Amgen)的原研藥Neupogen低15%。從那時開始,Neupogen逐漸失去主導市場的優勢,去年銷售額僅為7.65億美元,相較2013年的14億美元下降近一半。Neupogen另一隻由梯瓦(Teva)生產的生物類似藥Granix也已通過審批。近期,快捷藥方成為將Neupogen從藥品報銷名錄中剔除的第2家藥房福利管理公司。
Remicade很可能也將麵臨一個類似的轉折點。默沙東(Merck&Co)和三星&百健合資公司(SamsungBioepis)在今年8月開始銷售Remicade的一隻生物類似藥,售價比Remicade低35%。一些分析師認為,該藥將瓜分Remicade很大一部分市場。
“當第二、第三個競爭者進入市場,價格戰就打響了。” 專注研究生物類似藥市場的ZS管理谘詢公司谘詢顧問PratapKhedkar說道。
這正是醫生所期待的。美國麻省伍斯特市的UMass紀念醫療中心風濕病專家JonathanKay表示其在去年就嚐試給患者開處Inflectra,他認為Inflectra與Remicade藥效基本等同,而更低價格的藥物顯然是明智的選擇。
然而,Kay所在的醫院卻發現最小單位的Inflectra采購價格竟比Remicade還高出25美元。Kay將這種不符合常理的現象歸因於供應鏈的價格談判。“這種趨勢一旦形成就很難停止。”其指出,“他們很難拓展市場。”
知名製藥巨頭曾一度反對生物類似藥上市,原因主要集中在安全性顧慮上,但如今他們也開始強調自己擁有足夠的藥物製造能力與經驗來生產銷售生物類似藥。
“過去20年,甚至包括今年,原研製藥企業的立場從來都是‘不要生產生物類似藥,它們非常危險’。”仿製藥與生物類似藥研發生產商Momenta製藥高級副總裁兼總顧問BruceLeicher指出,“醫生們一直被灌輸這種觀念,因此對生物類似藥大多持謹慎觀望態度。這些都是目前我們需要去解決的問題,可能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生物類似藥才能像化學仿製藥一樣成為常見的藥物。”
同時,通過加劇市場競爭來促使藥品價格可支付性更高,是政策製定機構常用的手段。美國FDA希望所有過期專利藥都能發生充分競爭,該機構目前已接收了很多生物類似藥上市申請。
可以預測,一大波生物類似藥將在未來幾年登陸市場,不少最暢銷的抗腫瘤藥將遇到低價競爭者,如安進的bevacizumab,仿製的是目前羅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的重磅藥阿伐斯汀(Avastin),邁蘭(Mylan)準備上市基因泰克研發的赫賽汀(Herceptin)的生物類似藥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