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 業務谘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yakkaa.com

    業務谘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谘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線留言×
點擊切換
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國內上市和非上市藥企之新藥研發比較

2017-08-17
|
訪問量:
隨著國內各界對新藥研發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眾多醫藥企業在新藥研發上加大投入。本文對2006至今(2017年7月)在CDE申報注冊的435個1類創新藥(含化學藥和生物藥)進行統計,相應的研發企業包含60家上市藥企和97家非上市藥企,上市藥企絕大多數為A股,當然也有美股(如百濟神州)和港股(如三生製藥)等。創新藥早期大部分可以通過CDE審批,本文所統計的藥物/藥企也均為審評階段、批準臨床和批準生產。

1類創新藥申報注冊統計

由於非上市藥企數量要遠多於上市藥企數量,所以非上市藥企的1類創新藥的數量會超過上市藥企。如下圖所示,截至2017年7月份,97家非上市藥企有266個在研新藥項目,60家上市藥企有169個在研新藥項目。如果分別計算上市藥企和非上市在IND審評、批準臨床、NDA注冊與總計的比例時,兩者相差並不大。NDA注冊中已有16個(8 + 8) 1類創新藥批準上市,當前IND或者NDA審評總數約為100個,CDE審評改革工作還需紮實推進。

1類創新藥主要企業列表

在創新藥研發項目數量與國內藥企數量分布方麵,無論是上市藥企還是非上市藥企,多數藥企目前均隻有少數創新藥推至IND或臨床或NDA階段,研發項目數為1,2,3的藥企數量占比為82% (129/157),當前超過10個(含)項目的有5家,分別為上市的恒瑞醫藥,非上市的正大天晴(注:正大天晴為港股企業中國生物製藥控股子公司,本文將此類藥企列入未上市)、江蘇豪森、東陽光和軒竹醫藥。
上市藥企中恒瑞醫藥一家獨大,1類創新藥的IND到NDA項目數多達31個,其中2個分子已上市(艾瑞昔布+阿帕替尼),7個在審評和21個批準臨床(卡屈沙星書麵發補後暫無進展)。緊隨的幾家上市藥企研發項目數相對來說要少許多,其中貝達藥業(埃克替尼)、浙江醫藥(奈諾沙星)和麗珠集團(艾普拉唑)均有上市藥物,和記黃埔的呋喹替尼正申報生產,最近幾年進軍新藥研發的海正藥業、人福醫藥、石藥集團、眾生藥業等暫無NDA生產申報。

非上市藥企中正大天晴表現搶眼,已和江蘇豪森一樣擁有17個創新藥項目在研或上市。東陽光更是強勢進入,其中抗乙肝藥莫非賽定(GLS-4)有望成為核衣殼組裝/ cccDNA幹擾的first-in-class。值得注意的是,羅欣藥業均已從港股退市,辰欣藥業最近在上交所更新IPO招股說明書,這是其第三次衝刺A股,可謂上市路上一波三折。橫向對比,許多非上市藥企的研發項目是要多於上市藥企的,說明藥企的研發投資與主營收入分配和上市與否並無直接關聯。

項目數量隻是一個方麵,產品質量更具說服力,如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百濟神州(BeiGene)最近與新基(Celgene)達成戰略合作:新基獲得百濟神州的PD-1抑製劑BGB-A317用於治療實體腫瘤在亞洲之外的全球授權,百濟神州將接手新基公司在中國的運營團隊和相關產品,並獲得2.63億美元的預付款和1.5億美元的股權投資。非上市藥企中的正大天晴和信達生物等這兩年也均有重磅交易產生,說明其產品質量得到國外同行的認可。

1類創新藥生產審批情況

2006至今報批生產的在審和批準的創新藥有28個,其中上市藥企13個(批準上市8個),非上市藥企15個(批準上市8個)。其中恒瑞醫藥的卡屈沙星經書麵發補後一直無進展,其財報中也沒有披露相關信息。還有上市的恩華藥業,其產品埃他卡林被拒絕批準上市。江蘇豪森未上市,無義務公開信息,其研發的氟馬替尼也沒有後續進展。新藥研發即使上市,其市場銷售不一定樂觀,如江蘇豪森的嗎啉硝唑,環球藥業的安妥沙星和江蘇恒瑞的艾瑞昔布等,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抗腫瘤創新藥物如埃克替尼和西達本胺的銷售還算可以。
因數據較多,本文對從事新藥研發的上市藥企整理可能存在疏忽之處,上市藥企中涉及新藥研發領域的藥企占比約為25%。今年上半年A股IPO發行明顯提速,醫藥CRO類型的企業如藥明康德、hjc黄金城(創業板)和康龍化成(創業板)等均已發行招股說明書。當然,藥企上市是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的,國內有著眾多的非上市藥企,尤其是最近兩年在各地生物醫藥園區新創立的新藥研發企業,他們的產品大多還未進入CDE申報,所以國內非上市藥企占據著多數新藥品種,也許若幹年後上市藥企會有所增加或者通過並購重組與上市公司關聯,畢竟新藥研發需要投入的資金不僅數量大,而且周期長,回報也存在不確定性。
相關新聞